东信和平模块封装车间超薄模块开国内先河,3年创造利润8千余万
发布时间:2015-07-02 点击:1186
3个月实现批量生产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终端通讯、金融支付、生产通信等智能卡及相关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智能卡厂商,也是亚洲智能卡生产规模最大的厂商之一。
2011年3月,公司组建了模块封装车间。“以前公司生产智能卡的模块都是在外面采购的,随着智能卡市场越来越大,外购模块常常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车间经理全林柱介绍说,为改变这种‘等米下锅’状态,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公司决定组建模块封装车间。
公司派全林柱等3名技术骨干到新加坡学习了3个月,预招了一批大专学历的工人,靠年轻人勤奋好学、敢想敢冲的干劲,模块封装车间6月份就投入了批量生产,而常规实现量产需半年至1年。当年就自制模块近5000万片,刷新了公司开发新项目的效率纪录。之后,模块封装的产量、产值都节节攀升,截至2014年底,公司已累计生产模块67984万片,不仅为公司创造了8904.48万元的利润,而且生产效率大大超越了国内同行业水准,产品成品率达99.75%以上,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改进工艺抢占30%市场
2012年,随着iphone5的推出,Non-sim卡首次发行,市场又多出了一种新型的SIM卡——4FF卡。全林柱介绍说,“这种卡对模块要求特别高:一般sim卡正常厚度为0.8毫米,这种卡只有0.68毫米,而嵌入卡中的模块厚度只有0.55毫米,甚至0.5毫米,模块封装的工艺难度相当高。”而iPhone5热销令各大通信运营商跃跃欲试,纷纷抛出了订单。为抢占市场份额,全林柱带领模块封装车间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在各种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线弧,严格控制封胶高度,以更加精密的工艺设计实现了4FF模块的批量生产。1个月内加急完成了10余种芯片的试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当年,东信和平共批量生产4FF模块250万片,赢得了国内市场30%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排在了全球第五。
长期以来,sim卡上的载带生产被法国FCI一家垄断,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为打破垄断,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模块封装车间成立了“CF-COS”项目组,研发使用国产PCB板进行Flip chip封装的工艺实现智能卡模块的封装。这一工艺技术的革新,使sim卡厚度降至0.45毫米,开创了国内先河。
一个新组建成立的车间,一帮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凭什么就能打破市场垄断,开创国内先河呢?“因为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全林柱表示,现在国内能生产0.5毫米模块的企业只有东信和平,上海有两家做了十几年模块封装的企业却始终做不到。“我们技术人员学什么的都有,各种思维碰撞让我们打破常规,从粘合的载带的胶水和载带上的金丝入手,通过改进工艺,实现了降低sim厚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