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06-01 点击:1393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宣传贯彻《规划》,4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中央媒体、财经媒体和部属媒体召开《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辛国斌首先强调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意义。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是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认识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及时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保持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辛国斌分析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受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已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辛国斌介绍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针对上述问题,《规划》紧密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原则,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辛国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委,按照《规划》确定的方针目标,制定完善各政策措施,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强化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规划司、装备工业司负责人,有关机器人领域专家、行业组织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上一篇: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从大数据看中国“触网”22周年

返回上一级

登 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