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目标: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15-04-09 点击:1211

    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的珠海,正被赋予更大的使命。日前,省委书记胡春华到珠海调研时强调,珠海要努力建设珠江口西岸区域创新中心,打造横琴自贸试验区为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当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近年来,珠海不断推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以高新区为主战场,集聚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的提出,是对珠海之前自主创新成绩的认可,也是对珠海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打开了珠海创新驱动的全新空间。

    以“1+X”政策体系的出台为节点,珠海创新驱动在今年加速落实;以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珠海的创新驱动则将进入不仅要壮大自身、还要辐射区域的新起点。专家表示,面对定位的提升,珠海创新驱动的谋划,或将更加注重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更加注重主导产业的打造、更加注重对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更加注重推动创新要素流动的硬件设施、更加注重创新主体的培育。

    当前,珠海正全力完善创新生态,加快孵化器、新型研发机和科技人才建设,同时以高新企业为抓手倒逼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研发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加快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水平。这些措施与专家建议的着力点不谋而合,也将引领珠海创新驱动迈向更高层次,推动珠海早日迈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关键词1:注重辐射

    大洋彼岸的硅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这里聚集数以万计的科技企业、多家世界知名大学和风投,诞生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创新成果。其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影响力,早已辐射全美乃至全球,成为名符其实的创新中心。

    珠江东岸的深圳,拥有科技型企业超3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球前列。这些元素的集聚,使深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创新中心,其效应正在外溢,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的创新生态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

    从硅谷到深圳,两地在创新之路上的交集清晰呈现:提升自身对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加快对周边区域创新的辐射力。这,也正是创新中心的应有之义。

    虽然与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珠海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差距。但在近几年的努力下,珠海也已经形成了格力电器、全志科技、魅族科技、云洲智能、光库科技等一批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也达到了一定规模,目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二位。珠海有希望、也有基础建成珠江西岸的区域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城市做好自身的各项谋划,而且要求城市在做好自身谋划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也就是说,珠海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需要以更广的视野来谋划创新驱动的发展,要吸引国内外的创新资源到这里集聚,同时要使这些资源能够为珠江西岸的城市所用,推动西岸创新水平的提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林江说。

    吸引国内外的创新要素在此集聚,珠海在整个珠江口西岸的优势不少。横琴自贸试验区的运作打造更加开放的创新平台,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使珠海与港澳乃到世界紧密相连,优势明显的宜居环境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这些元素的组合,注定使珠海在珠江口西岸的创新驱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也呼唤珠海更主动的作为。以横琴自贸试验区为例,这里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对创新资源的吸引能力也更强,吸引的这些创新资源也应该为珠江口西岸地区所用。因此,珠海在横琴布局研发平台、引进人才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这些资源能不能辐射到周边地区、能不能让周边地区共享从而带动创新能力的提高,搭建一个使国内外先进创新要素与珠江口西岸创新需求相对接的平台,真正发挥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2:主导产业

    抓好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 做强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

    在世界范围内,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伦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等闻名全球。在这些城市群中,均有一个城市功能完善、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中心。依托这些中心城市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和高端的产业,使整个区域的创新活动分工更加合理,产业的协同发展也更加高效,从而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从这些成功的创新中心发展路径来看,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高端的产业结构非常关键。有专家在研究美国纽约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历史后提出,要成为所谓的创新中心,一定要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区,能够为产业集群研发和办公等提供便利的服务、成本可承受的土地、空间,以及为各项创新活动提供产业载体。

    近几年来,珠海一直着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随着中海油、三一重工、瑞士ABB、中国北车、中星微电子等一系列大项目的落户或投产,珠海的产业实力正不断增强。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珠海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是希望珠海在西岸城市群中发挥龙头作用,这就会涉及到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协调互动问题。因为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只有有了分工合作进而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推动整个区域发展水平的提升。如果要建成珠西区域创新中心,就要把珠海的产业发展放在整个珠西城市群当中来考虑,一方面要以先进装备为重点壮大本身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做强做大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带动非常关键。”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邓江年说。

    事实上,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而从一些成功创新中心城市的发展实践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意产业等三大产业往往是创新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比如纽约、伦敦等,其主导产业主要为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服务业比如金融、商业、创新服务业、创意产业等,另外也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集聚发展既孕育了创新活动,也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强劲的服务支撑。

不少专家认为,对于珠海而言,由于珠海目前整体经济问题偏小,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非常关键。而建设珠西区域创新中心目标的提出,则对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横琴自贸试验区等优势,珠海在发展这些产业的优势非常明显,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谋划好这些产业如何向周边辐射,为周边区域的创新提供金融、技术、咨询等多方位的支持。

    关键词3:创新生态

    “后发型中心”需强化集聚 让创新子系统活动起来

    在理论研究中,区域创新中心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原创型区域创新中心和后发型区域创新中心两种。原创型区域创新中心会有大量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产生,再通过各种要素的对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刚告诉记者,后发型区域创新中心则是通过创新资源的引进和集聚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内的各种资源通过生产网络、研发网络、价值网络等向周边辐射,成为“中心”。以此为观照,建设后发型区域创新中心是珠海的可行路径。

    一般而言,区域创新中心主要是由创新研发系统和创新支撑系统组成,这两大系统又包含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第三方科研机构、企业、人才、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各个子系统、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使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种创新要素形成“化学反应”,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果对应区域创新中心的各个构成来看,珠海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优势相对明显,而在科技服务机构、高端人才和技术、大型创新性企业等方面还有不足。

    在专家们看来,珠海拥有横琴自贸试验区的平台和政策优势,未来将与港澳同时相连,再加上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正在不断加强。

    “要建成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珠海首先要做的是练好内功,利用联通港澳、制度创新等优势汇聚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形成珠西的创新资源集聚高地。进而通过强化内部创新系统的活力与周边地区产业体系的互动能力,使创新成果充分辐射周边城市。”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许德友说。

    关键词4:功能完善

    打通对外联系“软硬通道” 便利创新资源“走出去”

    尽管区域创新中心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性特征是,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将是在城市已有基础上的提升,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创新中心发展的前提。

    在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创新支撑系统的作用非常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研发系统能否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个支撑系统既包括供企业、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比如信息网络、科研设备、办公场所等,也包括便于人才流动、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的制度“软环境”。

    “城市是优质要素的集聚地,城市功能的完善升级,能有效提供和降低创新所需要的信息、金融、法律、会展等成本,因为更接近快速变化的市场,创新的速度也更快。从这个意义上看,珠海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城市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完善,这样才能给各种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许德友说。

    事实上,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中心,对珠海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的中心城市,各种创新资源的集聚将对孵化器、研发机构、创业园区、人才居住配套等产生更高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新增的需求,珠海对周边区域创新的支撑能力将会减弱。

    另外,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依托横琴的制度优势和环境的宜居优势,珠海未来有望吸引高端人才在此集聚。这些高端人才同样可以通过讲学、帮扶、顾问等多元化的形式与中山、江门乃至粤西地区的企业或人才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要求珠海进一步完善对外的交通联系,破除束缚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使在珠海集聚的高端人才同样可以为其它城市所用。

    在专家们看来,由于行政区划的存在,珠海与珠江口西岸其它城市以及粤西地区的要素流动仍存在一定障碍,区域创新中心的提出,需要珠海在完善自身设施的基础上,以更主动的作为牵头推动实现珠江口西岸的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高效流动,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种建设模式

    科研机构主导型

    北京是这类模式的典型。北京依托为数众多的全国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主动实施以知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的模式,把区域创新的资源配置集中在创新源头上,并向科技园区重点倾斜,在快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创新的“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功能,使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系统成为支撑区域经济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动力,成为辐射和带动全国的技术创新网络的中心结点。

    全面综合协调型

    这类发展模式以上海为代表,上海区域创新系统的特点是:重视产学研结合,结构功能完整,运行机制完善。其区域创新系统包括组织体系、社会支撑服务体系、宏观管理体系等内容,一方面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另一方面推进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引进消化再创新,并通过集成创新来整合技术优势。

    政府推动主导型

    苏州是政府推动主导型的代表。其特点是以政府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苏州政府按照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要求,制定了许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将科技创新变成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此外,政府重视引进外资外技,重视科技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建设,使苏州成为政府主导型区域创新中心的典范。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建设模式以深圳为代表。这类区域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无法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区域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多,这些企业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的主体,政府主要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上一篇:广东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网络 科技孵化器风险补偿工作铺开

下一篇:广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杠杆撬动两化融合

返回上一级

登 录 ×